-- 替Aroma所著「香氛時光」一書所寫的推薦序 --

  身為芳療師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(不論是陌生人、初次見面或老朋友),就是「針對某某問題,用什麼精油有效?」

  每當我和個案進行諮詢時,大部分的個案都會出現一個動作:拿起一瓶精油(或是我給他),打開,聞一聞(此時出現各類表情、肢體和語言的反應),然後就問「這個有什麼功效?」。在課堂上教學時,學生總是好奇哪種精油能做什麼事、這個配方有什麼療效。特別是一講到情緒心靈層面的「療癒」特性,包準所有瞌睡蟲通通跑光,振筆疾書記下每個細節,彷彿那些都是真理。

  其實,這些是許多人接觸芳療的態度與初衷,沒有對或錯。只是這令我不禁開始思考,究竟芳療人常掛在嘴邊的「療癒」是什麼?

  關於這一點,或許我一時之間沒辦法找到絕對的真理,但是多年以來,當我面對那些渴望尋求用油解答的人們時,實在很想淡定地問:「你有時間嗎?坐下來聞聞香氣吧!」有幾次真的這麼問了,對方總是一臉疑惑與不解地看著我,或許覺得我的邀請很突然,不知該如何回應。而我有時候也不忍折磨對方的焦急,還是直接給了建議。

  可是給了建議之後,身為芳療師的我發現並沒有那種「剛才幫了某個人解決問題」的喜悅浮上心頭,反而感到有些失落。幾經思索,才發現原來我們都急於向外尋求解套的方法。我們對於「問題」的處理方法,幾乎都是把從學校教育系統裡所學到的直接套用,於是「問題」就一定要找「解答」,身心「失衡」就要找「療癒」方法。芳香治療的解決之道似乎與精油配方劃上等號,而「療癒」這一詞,似乎已經成為市場上廣泛宣揚的顯學,甚至有點被濫用消費了。

  如此「結果論」的尋求療癒過程,不僅累人,有時候方向還完全不對,挺令人沮喪的。如果說「療癒」一詞涵蓋到身、心、靈三方面的整體性,芳療師對於精油的認識也當符合同樣的邏輯,不光是著重在精油的療效、化學結構及配方組合,而是要更深地進入每一種精油的個性裡面,最終回歸到氣味的本質。當然,還有拾回你真正的─嗅聞氣味的能力。

  我們的嗅覺是所有感官裡開發程度最低、最不受重視的一項,特別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,聲音、影像和美食的訊息強烈放送,以壓倒性的勝利蓋過我們對氣味的敏銳度。還有環境中的人工化學成分,幾乎無孔不入地存在於每個人家中的洗劑、保養品、香水,甚至食品裡。當我們把自己的嗅覺交付在這樣的環境裡,久而久之,我們便失去了辨識大馬士革玫瑰與摩洛哥玫瑰之間差異的嗅覺天分,也越來越不懂得欣賞真正玫瑰精油裡那一抹「臭灰搭」的特別。(不過這對某些追求「療癒」的人來說可能並不是那麼重要,只要有配方讓他們去使用就滿足了。)

  香氣的世界之所以有趣,就在於在那裡幾乎是沒有絕對答案的。每一種氣味都有它的性格與色彩,值得我們花夠久的時間去細細解讀其中的層次。有時候在學堂工作告一段落之時,如果不趕著回家,我會閉上眼睛,感覺自己的心在當下嚮往怎樣的氣息,然後拿出一只空瓶,開始玩起調香來。我沒有設定任何「療癒目標」,甚至沒有運用任何「技巧」或是「法則」,就是單純地與這些香氣相處,讓我的鼻子帶領我的意識和想像,走一趟奇幻的芬芳之旅。而這短暫的十來分鐘,我可能已經去過了摩洛哥的古城,看見夕陽將古城牆與天際染成一片炙熱的火紅,聽見清真寺鐘塔上清亮繚繞的吟唱聲,走過市集間各式香料與雜貨的鋪子,最後坐在圍滿苦橙樹的園子裡啜著沁涼入喉的薄荷茶……光是這樣,對於一個身兼數職的創業婦女和三個小孩的媽來說,算是某種療癒的獲得了吧!

  有些時候,我真的想在芳療師的課堂上談到單方精油檔案時,請所有學生都把講義和筆記全部收起來,然後告訴大家:「各位同學,今天我們談精油,但是我們不談療效,只談香氣。」我相信那堂課對許多學生來說不太容易,但是每一支精油的香氣輪廓與特色絕對會深深烙印在他們心裡。所以對於芳療,我相信不論再怎麼資深的經歷、再怎麼精準的處方,一切最終都必須回到香氣、嗅覺,和自己。

  所以,當你翻開 Aroma 的這本書時,請記得,今天我們不談「療癒」,只是單純地回到自己,面對上帝為你我量身打造的身體和與生俱來的本能。先別急著向外尋找答案,花點時間從生活中,你我存在的每個角落裡,去看、去聽、去觸摸、去品嚐、去嗅聞,因為生命中的美好,就在那些我們經常忽略的細節裡。然後,你的本能便會被開啟,感覺到那些精微的存在。而療癒,或許就在那個當下發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or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